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进化形成,系统中的物种经过成百上千年的竞争、排斥、适应和互利互助,才形成现在相互依赖又互相制约的密切关系。
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,有可能因不能适应新环境而被排斥在系统之外;也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,这种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,打破平衡,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、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。
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,其中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。在IUCN(世界自然保护联盟)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,我国就有50余种。

外来入侵物种--昆虫科
红火蚁
属于膜翅目蚁科,也被叫作无敌的蚂蚁,原产南美,是国际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,被列为全球100种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,2003年在台湾报道发生红火蚁,2004年首次在大陆广东吴川发现红火蚁,截至目前扩散至我国12省448个市县。
红火蚁食性杂,繁殖能力和觅食能力强,食物包括149种野生花草的种子,57种农作物,还能捕杀昆虫、蚯蚓、青蛙、蜥蜴、鸟类等。对于本土蚂蚁,红火蚁攻击性很强,体内带有毒液,叮咬人后会导致人过敏、休克甚至死亡,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。
美国白蛾
灯蛾科、白蛾属蛾类。原产于北美洲,成虫具有“趋光”、“趋味”、“喜食”3个特性,对气味较为敏感,特别是对腥、香、臭味最敏感。一般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厕所、畜舍、臭水坑等周围树木,极易发生疫情。美国白蛾是一种国际检疫性害虫,被称为植物界的“妖魔”,它的适应性强,繁殖量大,寄主数量多,传播途径广,危害极大,严重影响花卉、蔬菜、杂草、农作物,园林树木等植物的生长,被林业工作者形象地称为“无烟的火灾”,也就是说危害之处,严重到颗粒无收。
稻水象甲
属鞘翅目,象甲科,原产北美洲,1988年首次在中国唐山市唐海县发现,现已在全国11个省市相继发生,为全国二类检疫性害虫。
稻水象甲为杂食性害虫,食物复杂,寄主范围非常广泛。其寄主有 10 科 64 种植物,包括水 、旱生植物,最重要的寄主植物是水稻,其次是禾本科、泽泻科、鸭跖草科、莎草科、灯心草科杂草。
美洲大蠊
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昆虫。美洲大蠊原产于非洲北部,公元17世纪前后经由船只带到美洲,并于18世纪被人在美洲发现。食性广泛,喜食糖和淀粉,污染食物、传播病菌和寄生虫,是世界性卫生害虫。在南方地区为室内优势品种,主要生存于下水道、暖气沟、厕所、浴室及酿造厂、酱品厂等阴暗潮湿的环境,善爬行,飞行能力差。
德国小蠊
分布最广泛,也是最难治理的一类世界性家居卫生害虫。为杂食性昆虫,家栖品种不仅喜食居民住户中的清洁食物,如糖类、淀粉、肉类、奶制品等,也喜食不卫生环境中的“食物”,如腐败的食物、人类的痰液和毛发等,并存在边吃、边拉、边吐的生活恶习。德国小蠊是很活跃的昆虫,更喜欢在密缝和夹杂物中生存,也经常会夹杂在蔬菜、服装、木材、布匹和其他食品以及物品中而被带入家中或运到其他的城市和国家,经常以“搭便车”的方式进行传播和入侵。